赣地春未老

发表时间:2024-05-31 09:12 来源: 编辑:王慧

  2022年7月,我出差赣州,奔赴在这座红色基因铸就的城市,很想抽身去革命老区,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,实地聆听和感受那些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,却因工作缠身,未能成行。2024年4月,借助湖南日报和江西日报共同举办全媒传播实训的良机,与江西来一场期盼已久的春天之约。

  四天的学习,兼容情景教学、专题教学、现场教学、微党课,内容丰富、选题新颖,我们这些来自湖南的学员,在于都、在瑞金、在南昌,聆听革命故事,感悟革命精神,既匆忙又充实,既感动又感恩,既收获了知识又锤炼了党性,荡涤了思想灰尘,振作了奋斗精神。

  于都河畔,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峨屹立。透过沧桑岁月,透过奔涌激流,我仿佛看到90年前,浩荡的红军队伍集结于此,以毅然决然的大无畏精神,渡过于都河,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——长征。在长征历史步道中穿行,山道狭窄而陡峭,蜿蜒崎岖,山风呼啸中,震耳欲聋的枪声、炮声、吼声、冲锋声,仿佛穿过历史长河,在我的耳边回荡。一个个鲜活的战士,一个个青涩的面庞,在长征路上前赴后继。什么理想在支撑他们,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奋勇前行?什么信念支撑他们,在前有敌人后有追兵空中有飞机大炮的长征路上,殊死战争?重走长征路,于我而言,走的是让自己思想纯粹,让自己灵魂干净。我尽量放慢脚步,侧耳倾听,用心用情感悟90年前的思想、精神、信念。长征路上,多少故事可歌可泣?我想,没有人能完全写到。而这些故事,浸染了这片土地,一点一滴汇聚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洪流,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、精神支柱,犹如黄钟大吕响彻中国大地,唤起觉醒——多少父母送儿子、多少妻子送丈夫、多少姐妹送兄弟,上演了无数生离死别的感人画面!大型红色文旅史诗舞台剧《长征第一渡》中的段桂秀,她痴等一生,等来的却是丈夫王金长的烈士证明书!他们为了什么?为了一个朴素的愿望:挺直脊梁堂堂正正做中国人!

  “人民共和国经这里走来”,既是对红都瑞金准确的历史定位,也在时刻提醒我们这些普通共产党员,以革命先烈为镜,时刻不忘初心,知道自己从哪里来,明白自己肩负的时代责任,为国家繁荣昌盛添砖加瓦。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,一栋栋低矮的旧房子,见证了红都诞生的全部过程,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党对人民对事业孜孜不倦的强烈追求,也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深厚感情,更见证了军民团结一心的坚定不移。我含着热泪听完微党课《八子参军》,深受震撼。杨荣显老人,在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第二天,就把大儿子和二儿子送到红军队伍里。老大和老二牺牲后,又一次性把六个儿子全部送到红军队伍。其后,儿子们在战场上相继牺牲。我边听党课边想,杨荣显是个农民,世代深受地主压迫欺凌,他送八子参加红军的举动,不正是体现了普通农民对中央苏区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吗?听完微党课,我们一百多名来自湖南的参训学员,无一不沉浸在感动和悲恸的情绪里,过去很久,不知道谁带头鼓掌,霎时,大家回过神来,对讲解员报以热烈的掌声,经久不息。是啊,为了国家强大、民族独立、人民幸福,多少普普通通的群众,投身到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斗争之中,用生命、用鲜血、用钢铁般坚强的意志,坚定跟随共产党闹革命,为子孙后代创造了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,这,就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赓续的精神!

  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”,这一著名论断,在南昌城头97年前的一声枪响中,冉冉升起了人民军队的军旗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,喜庆礼堂收藏的那座时钟,永远定格在深夜两点。时钟上,钟盘的玻璃有一道裂痕,仿佛在向世人讲述着起义战斗的激烈。在“一代英豪”雕像前,我静静地看着五位英豪的雕像,他们栩栩如生,形态从容。由此发轫,中国军人在枪林弹雨中成长、壮大,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,从跟随到引领,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战争中,锻造和培育了无数为国家、为民族、为人民不怕牺牲、舍生忘死的铮铮铁骨,他们是民族的脊梁,是国家的后盾,是人民群众的守护神。正是有了人民解放军的日益强大,我们才能幸福地徜徉在和煦的春风里,安心地生活、工作、学习,我们才能自豪地对在国外说:“我是中国人!”

  战争的硝烟飘散在历史的深处,这一段段故事被一代代人传颂、传承,江西正在以慷慨激昂的精神状态,开启经济建设、社会治理、创业创新的“新征程”,这片浸染了红色基因的土地,正在唱响新时代长征壮歌。这次之后,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:江西,我去过很多地方——南昌、瑞金、于都,当然,还有之前去过的井冈山、赣州......

  当我们乘坐的大巴离开南昌的时候,一场暴雨倾泻而下,犹如这四天的学习,彻底荡涤了我们思想上的灰尘,冲刷着我们疲惫的灵魂。回首在江西革命老区的每一次震撼,我在心里默念:赣地春未老,人间繁花盛......

  作者简介:殷君发,湖南省小说学会理事,衡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,毛泽东文学院18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学员,文学作品散见《湖南文学》《绿洲》《青春阅读》《广州文艺》等刊物,出版长篇小说《向尘埃》《刀锋玫瑰》、小说集《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爱》。


(一审:夏博,二审:刘乐,三审:石伟)

0731-84326220(外联) 0731-84329951(新闻) 0731-84329948(合作及广告) 版权所有: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

经营许可证: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湘B2-20080017 备案号:湘ICP备19026924号